第一章:梦想(下)
既然标题是《国外孵化器案例》,我们不免俗套地按照地域进行区分,介绍不同国家地区的孵化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国外孵化器的案例大抵相同,我们做了简单的罗列,但是并不是每家都有独特的运营模式。很多孵化器也是抄袭硅谷一些著名的公司。
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关注美国的Y Combinator、500Startuos、Plug & Play,以色列的Maayan Ventures,德国的Rocket Internet。
很少人会想到,孵化器也能做成上市公司。以下是一些案例:
Idealab对旗下投资企业拥有非常强的控制权,包括:
(备注:股东结构内很重要的两点:1、有以色列工业与贸易部的支持,2、Infinity Group能够帮助已投的以色列项目进入中国市场。)
投资方式最终必须形成一个闭循环:孵化、基金、基地、产业。
由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人Tim Draper创立。他同时也是DFJ基金的创始人,百度、Yahoo、Hotmail的早期投资人。
主要分为夏季班和秋季班。
包含:远景、真理与正义、速度与力量、投资与资源、创造力、生存挑战、特殊技能、品牌营销。
公司介绍
RocketSpace 2011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创始人称,RocketSpace是一个联合办公空间,是旧金山最大的科技创业公司加速器。里面包括了开发工程师的培训营,申请后进入两到三个月的集训营(收费),获得导师的指导和授课,并在毕业后能免费两个月使用Rocketspace的办公桌(培养人才,更好的给团队输送人才)。
创始人
DuncanLogan早年的工作经历都是围绕销售、企业规划等领域。先前的第一次创业NationalBLS(The Buyer Listing Service),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年后他又创办了RocketSpace,并走到现在。
加速器
差异性
Logan把Rockerspace定义为一个平台:
Le Camping
Bethnal Green Ventures(London)
Axel Springer Plug&Play Accelerator(Berlin)
ScientipÔle Initiative&Croissance(Paris & Orsay)
L'Accélérateur(Paris)
Climate-KIC Europe(London)(KIC=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ies)
ProSiebenSat.1 Accelerator(Munich & Berlin)
一直以来,我就对A16Z这支风险投资基金很感兴趣。除了拥有两位超级大牌的创始人之外,他们也有非常独特的投资风格,造就了一些经典的投资案例。最后,他们全方位的投后服务,也和孵化器的风格非常相似。
创始人
基金情况
退出案例
你可能不了解这支基金,但是你一定对他们的投资案例有所耳闻:
团队情况
A16Z的基金团队组成也与一般VC不太一样。首先,人数庞大。其次,组成结构上,由一般合伙人带领一批专家合伙人组成。
投资风格
创业孵化器大多可以划分为两类:第1类是小而美的,例如YC等,只在一个地方坚守。另1类是复制扩张型,如TechStars、Plug & Play等,把场地和孵化计划模块化,并试图在多地复制。
Plug & Play
著名的孵化器型房产集团
Plug & Play背后有很强的房地产集团以及投资公司的背景。拥有并经营数十万平方米面积的物业。在全世界自主拥有超过 20 个项目,这些物业主要分3个品牌:
Amidi 另在全球有50家公司左右投资的伙伴,并有20个左右项目在全世界(美国、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成功落地。
AMIDZAD是Plug & Play自己的投资基金。同时,PP的创始人和CEO是 Amidzad公司的合伙人。亚美迪集团(AmidiGroup)是一个财力雄厚的家族投资集团,参与了谷歌等企业的最初投资,由来自伊朗的RahimAmidi及其家族在1980年于美国创办。自2006年至今,其孵化器的企业融资超过7.5亿美金,并达到超过75亿美金的总估值。
服务提供商
Plug & Play有非常完整的服务提供商体系,包括从一般的法律、财务、人力资源,到后期的设计及技术外包、用户体验测评、股票期权估值计划等各类服务。
孵化计划
Plug & Play与一般孵化器很大的不同,在于其大规模扩张的能力。除了在国内与一些大公司,如IBM、大众汽车等合作进行项目孵化之外,PP还在全球多个国家复制了它的品牌孵化器。
合作孵化计划-1:大众汽车
与大众汽车美国电子研究实验室(ERL)合作孵化计划。
合作孵化计划-2:Bitcoin
首批比特币PP加速计划招收 5 个初创公司,每个公司将会获得25000美元的投资。其中最优秀的公司将会得到额外的10万到50万美元的投资。入驻后将会得到区别于普通的加速计划额外的每周20小时的一对一导师辅导制,每周一次的比特币领域名流的社交活动,在三个月的计划后还拥有一次专门的演示日来吸引风投对其进行投资。最具竞争力的初创公司将进入每年六月的比特币创业公司博览会。
合作孵化计划-3:Retail-Focused Startup Accelerator
入驻零售相关的加速计划的公司将会获得每周与参与合作的企业伙伴,风投和企业家的见面机会,对初创公司的技术反馈和试点项目的机会,硅谷内的办公空间。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宝洁、百胜餐饮集团、好时公司、西尔斯控股公司、高乐氏公司。
合作孵化计划-4:University Workshop
并不是一个加速计划或者项目,而是“PP大学”的一个主要活动。为期三天,主要目的是在帮助新入驻硅谷的一些初创公司项目了解硅谷的“生态系统”,了解如何利用硅谷的资源,学习硅谷独特的相关法律税务等信息,以及与一些企业合作伙伴和同样入驻的初创公司的交流。此活动主要是一个三天的课程,由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教授。项目专门为已经进入成长期的公司设计,早期初创公司并不适合此活动。
对于国内孵化器的案例分析,我们不再按照地域,而是按照不同的行业及运营背景来区分。
政府:EFG
可能是国内做的最好的政府背景的早期天使基金及孵化器。主要针对学生,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创业人群。支持服务内容包括:办公场地、天使引导基金、配投基金、投后服务、政府政策、创业分享及创业比赛。
学校:复旦、同济
复旦、交大和同济是目前上海针对学生创业做得比较火热的学校。支持服务内容包括:学校场地、校内创业比赛及后续资源对接。
地产:鸣新坊、德必、InnoSpace。
德必在上海有好几个实体点,鸣新也驻扎在上海市中心。InnoSpace上海五角场创智天地,提供包括投资、场地、投后服务。
基金:创新工场、天使湾
关于创新工场与天使湾的对比,具体可见文章《孵化器转型VC机构》。
可能目前国内做得最好、也是最有特色的Co-Working Space。目前已经基本跑通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式,并且开始尝试服务输出。
总结
不同的背景和运营人员,本质上决定了每家孵化器的初衷,导致了能够提供的特色及服务,决定了最后将会吸引的项目,以及最后会孵化出的项目的质量。
创新工场
李开复老师从2009年Google回来创办创新工场,至今也有接近6年的时间,过程中有很多变化。定位:由最初的项目孵化器,转变为现在纯粹的VC投资机构。重心:也由最早的助跑计划、企业家孵化计划等,放到现在的人民币及美元项目投资上。
基金关于工场基金的一些情况,CrunchBase上都可以查到,大致如下:
投资节奏为平均20个项目/每年。工场的基金美元、人民币都有,规模也大小不一。所以在项目投资上也会呈现一定的梯度,天使基金投的好案子,后面几支基金会是接盘侠...
投资案例天使湾(Tisiwi)创投Batch V
参加了杭州天使湾2014年第5期的Demo Day,自己也是第一次作为听众,坐在台下来感受整场Demo Day的情况。
天使湾Demo Day
第5期Demo Day,一共10个路演项目,涵盖了硬件、APP、WEB、短距离线下配送、移动游戏等各个领域。
天使湾创投基金天使湾创投基金的一些基本表现:
本质上,有些类似Startup School、Draper University of Heroes、以及Peter Thiel支持的年轻人辍学创业计划。在经营上,以NGO的形式,由独立团队运营。
关于活动人员控制:定向邀请,投资圈及媒体圈占了多数。PPT控制:所有演示文稿经过汇总,由一人专门控制。时间控制:每个项目8分钟,感觉大多数项目之前都经过多次练习。志愿者:10人左右的志愿者团队,负责参会引导、现场紧急情况等各类问题。
心得体会高质量的案源是所有VC的生存根本。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VC在行业内做很多的推广活动,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就是希望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案源。
险峰华兴
Pre-Angel
IDG
贝塔斯曼
A16Z
一些思考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在潜在目标客户(有潜力的创业者)心中预先建立一个标签是VC品牌推广唯一核心的目标。
参加了中国加速在上海举办的第5期项目的、Demo Day,地点在了市中心的咖啡馆。总结一下感受:
中国加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导师驱动,其背后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导师团。Demo Day过程中,每个项目在开始路演之前,其带领的导师都会先上台,介绍他为什么喜欢并且愿意成为这个项目的导师。
这是一个持续12小时的路演活动,一直到深夜。
纵观整场Demo,所有项目的Pitch的格式都非常统一,包含:Story、Solution、Team、Ask。可以看出来,事先都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准备,希望在10分钟之内能够对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的人,把整件事情说清楚。
当然整场活动中,一定也少不了对于中国加速孵化器本身的介绍,以及对于孵化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感谢。
之前与一个朋友聊天,提到他们正在规划中的内部孵化部门。公司本身体量已经很大,主营业务也是流量入口级的平台。提到的问题是:
内部孵化与外部孵化有什么区别
之前没有系统性地思考这个问题。外部孵化的例子其它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多次。内部孵化的例子有:Disney、IBM、Microsoft、Google、Facebook、Tencent、Baidu、EMC、eBao等公司。
被问及这个问题,直觉的反应是:内部孵化参考Google X,外部孵化参考Microsoft Ventures。
虽然乍一看他们都是大公司内部的战略投资及孵化部门,但是具体的操作方式和理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之后的文章中我们独立分析Google X与Microsoft Ventures。
Microsfoft Ventures
Microsoft Ventures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微软原BizSpark在内的创意成长社区、可进行3-6个月企业孵化的孵化器项目,以及来自Microsoft Ventures的种子投资,覆盖了创业周期中从创业想法到创业者和VC退出的各个环节。
Microsoft Ventures在中国设立了微软云加速器。至今,共招募了5期,每期数量控制在10-20家。最早着重投入云计算的一些初创企业,之后关注的都是时下最火热的领域:云计算细分领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
免费提供“微软投资这些初创企业就是投资未来”——林为千
当这些创业企业逐渐壮大,他们对于Windows Azure云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这自然会给Windows Azure云服务业务带来帮助;同时,这些初创企业也会在应用Windows Azure云服务的过程中为微软该业务的发展不断提供建议,帮助微软云服务业务的持续开展。
“我们并不排斥收购微软创投加速器中的企业”——高欣欣
这句话也透露出微软在开展创投加速器过程中的另外一层想法。与其自己投大量的人员和精力在一些新兴领域,倒不如通过孵化器扶植一批新兴企业去试错,也为自身的业务发展积累经验。
经典案例Google X(无对外访问页面,哈哈~)
“这些项目对谷歌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Astro Teller
Google认为单做软件是无法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推动技术的发展就要打破屏幕的局限。这些项目看似不务正业,但对Google的主要业务也是有益的。比如,诞生在实验室的机器人可以代替摄影师帮助 Google完成收集世界地图信息的重任,无人驾驶中的汽车导航和信息技术也会用作商业用途。
经典案例Google X需要热爱创造并不惧失败的人才,250名雇员中有巡山员、雕刻家、心理学家和技工,更有两次荣获学术贡献奖的科学家,他们看重的是“术业有专攻”。
方法论Google X的概念虽然很疯狂,但是必须接受缜密的考验。分为以下5个步骤:
从小健康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敏捷开发”。不断迭代是早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常用的手段,尽早交付到天使用户,得到反馈后不断修改,形成一个闭循环。与产品开发相对应的,是团队的迭代。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早期团队也可能面临创始人员的调整。与产品迭代的意义不同,创始团队的变化需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从小就要保持一家健康的公司”,指得更多是公司内部结构、股权分配、创始人关系的层面。
另一个层面,从小就要是一家健康的公司,需要保持敏捷、保持高效。
保持敏捷,就是保持公司内部沟通的顺畅和迅速。当公司成员超过50人之后,创始人很难记住每个新进员工的名字和职责。公司内部沟通的顺畅,创始人能及时处理来自公司底层的反馈。公司外部沟通的顺畅,创始人能及时处理来自公司产品用户的反馈。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顺畅,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Instagram是一家很奇葩的公司,常年能够保持5人的团队规模。保证每一位新进员工的质量,保持工作的高效是关键。
© 2018 Stories. All rights reserved.